裝修知識
設計是中國家具的一個軟肋。這幾年,很多有識之士為之奔走吶喊、為之付出努力,這是一個可喜的現象,說明我們這個軟肋已經引起大家的重視,也引起行業的警醒。我本人畢業于中央工藝美院,在行業混了多年,且在中國家具協會里負責家具設計這塊,對于中國家具設計的發展歷程與當今狀況算是比較了解。
如果用文學性的語言形容,可以說拷貝、抄襲是中國家具的原罪。二三十年前,中國家具與我們的很多加工業起步一樣,初期時一方面直接從發展好的地區和企業拷貝,另一方面把來樣加工的產品變為學習對象。不管哪一種做法都促進了我國加工產業的快速提升。可以說,沒有這個過程,我們的家具行業沒有這么快的發展。
但這是會產生副作用的一種做法,除了知識產權方面的糾紛,主要的副作用現在已經十分顯著:即我們在設計上成長得很慢,也是薄弱的。設計能力的短板還在于與加工能力的強大成為對比,使強大的加工能力不能充分發揮,成為跛腳。沒辦法,吃慣現成兒的,到自己動手時就是有些難。
對于這一問題,我們一直以來就有所認識。所以,一方面反對抄襲,保護知識產權。另一方面則大力鼓勵設計原創,包括搞設計大賽、評設計獎等等。
應該說,近幾年以來中國家具設計進步很多,其速度足以令人刮目相看:有了一大批青年設計師,這批設計師已經成為行業的骨干力量;設計市場初步形成,設計作品是有價值的,是可以買賣的,這一觀點已經被接受;一批職業設計機構在發展成長,雖然境遇還有些困難,但總算有了;設計大賽此起彼伏,有些雖然還有種種問題,但說明重視了。同時,社會對設計比過去也重視的多了,他們到米蘭辦設計展就足以說明。
設計,是一個很大的話題,也是一個長期的工作。不是局部一個行業能單獨發展起來的,也不可能一蹶而就,一下到位。設計,首先需要文化底蘊。我們的文化底蘊說歷史足夠,說當前不足。在近三十年里,我們在文化上是迷失的。含糊了核心價值,丟失了應有的信仰,更找不到主流思想。別說家具設計,就是整個中國的工業設計也找不到方向感。我為今天的迷茫感到悲哀,這不是一個強國所應有的。
我更沒有看好前一段時間,很多地方政府拿文化做秀的做法。那不是發展文化而是糟蹋文化!把文化作為一些人臉上的金、腳下的石,是文化的悲哀,是當代人的悲哀。
所以,設計就要慢慢地做,悄悄地做。一點一點積累一個人的設計面貌,一個企業的設計面貌以至一個地區的面貌。所以,做設計首先要做文化。對于當代人來說,文化是你要乘坐的那條船。
紅木家具上的設計問題則更復雜。做高仿,看起來好像基本不用為設計的事情糾結,其實也是有的。這種設計的高低取決于設計師對中國傳統文化的理解。中山大涌走了一條當代紅木家具的道路,與現代生活結合,應該說是成功的,但也很難。其中有一家叫太興的企業算是走得比較快,在當代紅木家具設計這個題目上做得有聲有色。
設計決定未來,這是今年三月我為廣州家具設計展的題詞。對中國家具設計的未來,我們應該有信心。未來,我們一起玩,一起玩得大一些,玩得深一些。
- 上一個:辦公家具健康環保成主流 水性科技勢不可擋
- 下一個:淺談辦公家具的空間配置
-
2024-8-16買家具的智慧:好看又不易過時的選擇指南
-
2024-8-16家具常見分類,一起來看看吧!
-
2021-8-7無醛不成膠 警惕“含膠類涂料”毒害
-
2021-8-7六種除甲醛方法推薦